案例分享|工程项目成本管控思路及案例集锦(十)

网站首页    培训专辑    案例分享|工程项目成本管控思路及案例集锦(十)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涉及到较多内容,其成本控制工作呈现出复杂性、长期性、系统性的特点。而项目现场是信息的源头,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最佳场所。现场的实际情况是做出造价决策的直接依据。

 

案例集锦第十期将继续聚焦工程项目成本管控措施,以“答案永远在现场”案例为依托,以期为造价人员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提供建设性思路。

 
 
 
 
 

 

案例一  窗户改造材料数量误差问题

 

案例描述:

某项目变更结算二审,内容为所有塑钢内平开窗变更为内开内倒窗产生的费用。结算一审报告中,五金件组价中转角器的含量标注为每樘窗4个。二审人员经向生产厂家咨询得知,由平开窗改为内开内倒窗,每樘窗仅需安装1-2个转角器。最终现场实地确认,本项目实际每樘窗安装转角器的数量为1个。据此,我们对原先的单价进行了核减

 

内开窗示意图

窗户五金组件示意图

 

经验总结:

在处理工程变更尤其是未曾遇到过的变更时,造价人员应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专业人员、网络以及教材等)进行工艺流程的初步了解,通过视频等资料掌握材料用量,同时及时向生产厂家进行专业咨询,结合现场实地踏勘来验证信息。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材料用量的准确性,还能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处理工程变更的专业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项目成本。

 

案例二  外墙保温板粘板工艺变更问题

 

案例描述:

某项目变更结算二审,内容为门头东西山墙增加60mm复合岩棉板产生的费用。结算一审直接采用原清单60mm复合岩棉板的价格进行计算。二审人员根据现场实际确认,该项目二次粘板与一次粘板相比,二次粘板工序上增加了一层专用粘结剂粘贴复合岩棉板,同时加长专用锚固件固定在墙面上。本次变更为二次粘板,原清单重复计算了抗裂砂浆抹面工艺的费用,应根据实际工艺计取,最终对不合理部分的费用进行扣减。

 

一次粘板

二次粘板

1.确定粘板位置,在墙面上均匀涂抹一层专用粘结剂;

2.粘贴岩棉板,确保板与墙面紧密贴合,根据需要调整板缝;

3.使用专用锚固件将岩棉板固定在墙面上;
4.使用抗裂砂浆抹面+饰面层。

在一次粘板基础上增加:
1.再涂抹一层专用粘结剂;

2.粘贴岩棉板,并加长专用锚固件固定在墙面上。

 

一次粘板及二次粘板做法对比

 

经验总结:

在项目结算过程中,必须仔细核对每个项目的具体工作内容,特别是对于发生变更的项目,不能简单地套用原清单价格。要深入分析变更后的项目是否与原清单的工作内容完全一致,包括工序是否有增减、材料消耗量是否有变化等。只有准确把握这些细节,才能正确核定项目的实际价格,确保结算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案例三  反支撑吊杆实际施工与招标图纸不符

 

案例描述:

某项目结算二审,根据合同清单要求,吊杆长度若超过1.5米,则必须按照设计图纸设置反支撑以增强结构稳定性。我司二审人员在对现场进行实地踏勘时,发现实际施工中并未按照图纸要求安装反支撑,同时与委托方及设计确认无需设置反支撑也达到工程要求,我司对涉及反支撑相关造价进行核减,确保了结算金额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避免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图纸截图

现场照片

 

案例四  吊顶材料实际施工与招标图纸不符

 

案例描述:

某项目精装修结算二审,招标清单中描述吊顶铝方通的包边采用U50轻钢龙骨、硅酸钙板以及金属饰面板的组合方式。二审进行现场踏勘时,发现实际施工中仅使用了铝方通,并未按照清单要求进行完整的包边处理,二审与委托方及设计确认无需返工也达到工程要求,对实际施工与清单描述之间的差价进行了扣减,确保了结算金额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图纸截图

现场照片

 

经验总结:

结算审核工作不仅需要依据合同和图纸进行,更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审核。特别是对于隐蔽工程,如吊杆反支撑等,造价人员应当重视现场踏勘,并在进行现场踏勘前深入研究和理解招标图纸及清单中的具体做法和要求,及时发现并核实现场施工与招标(竣工)图纸之间的差异,维护委托方权益。

 

 
 

 

以上例举了现场与清单描述、施工图纸要求不一致的案例。在预算阶段,我司造价咨询服务人员及时梳理合同界面、解读清单规则与合同条款,对现场不清晰的及时提疑,使预算工作做到有据可依;在结算阶段,我司造价咨询服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于现场低于清单或图纸要求的事项,在没有条件返工或经委托方确认无需返工仍能满足要求时进行扣减处理,维护委托方权益。

 

我司不定期对过往案例进行总结、提炼,动态更新公司造价咨询审控要点,提升造价咨询服务人员工作质量、加快审核速度,不负所托,为委托方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2025年3月17日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