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工程项目成本管控思路及案例集锦(九)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涉及到较多内容,其成本控制工作呈现出复杂性、长期性、系统性的特点。而项目现场是信息的源头,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最佳场所。现场的实际情况是做出造价决策的直接依据。
案例集锦第九期将继续聚焦工程项目成本管控措施,以“答案永远在现场”案例为依托,以期为造价人员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提供建设性思路。
案例一 地下室砖墙面抹灰厚度与施工图纸要求不一致
案例描述:
某项目总包预算闭口(重计量,下文同)二审,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地下室墙面抹灰应采用20mm厚的DP/WP-M15干混砂浆分层压平抹光。二审现场踏勘实际测量发现,储藏间及天井交界墙体处的抹灰厚度与施工图纸要求存在显著差异,测量多堵抹灰后墙体的总厚度分别为220mm、225mm、230mm等,扣除墙体本身厚度后,实际抹灰厚度均未达到20mm,经计算平均厚度约为15mm,根据合同约定,针对抹灰厚度不足的情况,对相应部位的抹灰单价进行调整,在结算时进行相应扣减。






现场测量照片

抹灰工程报价说明
案例二 风机机房吸音板实际铺设面积与预算闭口计算铺设面积不一致
案例描述:
某项目总包预算闭口三审,预算闭口做法表中对地下室风机机房(有吸音要求的房间)墙面及顶棚做法进行明确约定(详见下图),预算闭口阶段按照房间的整体墙面及顶棚的面积计算吸音板的面积。我司在三审现场踏勘时发现吸音板并未满铺,而是绕开了设备所占区域,一般风机机房内的设备又比较庞大,故对设备所占面积进行了扣减。


现场照片

图纸做法
经验总结:
在预算闭口阶段,不应仅依据施工图纸进行工程量计算,也要勤跑现场,及时发现现场与图纸不一致的地方,现场施工不到位的地方应及时与委托方成本、工程及设计沟通,探讨是否存在返工的必要,是否需要在预算闭口阶段就进行扣除,经验表明,若此类问题留至结算阶段再处理,往往会增加扣减的难度和复杂性,因此在预算闭口结算处理,合理维护委托方利益。
案例三 措施费计算标准差异处理
案例描述:
某项目总包预算闭口一审,措施费中的脚手架和塔吊工程量均以面积作为计算基数,施工单位按照地上规证面积加架空层面积合计值计算,我方在审核中发现,脚手架的在该项目的清单计算规则中明确指出工程量按规证建筑面积计算,如高层有架空层则按规证建筑面积加架空层(按规证上注明的架空层面积计,如规证未注明架空层面积,则按架空层水平投影面积计)计算;但塔吊中没有说明包含架空层,故根据合同计算规则,塔吊工程量仅按规证建筑面积计算,故将架空层部位面积及涉及费用扣除。


合同清单条款截图
经验总结:
在处理措施费计算时,不应主观臆断清单内所有项目的计算规则相同。必须根据清单的具体描述,逐条细致研究每项规则,并结合合同的具体计算口径进行审核,以确保准确无误地维护委托方的利益。
案例四施工界面
案例描述:
某项目总包预算闭口一审,施工单位提交的预算报告中包含了防火卷帘门、护窗栏杆、门窗塞缝、馒头包等工程量。依据合同界面划分及之前的答疑回复,这些项目并不包含在总包范围内。因此,在闭口审核过程中,我司将这些额外申报的工程量及费用相应扣除。



合同施工界面
经验总结:
在进行任何审核工作时,切忌一开始就急于审核,首先应该先清晰合同界面(施工范围)、合同要求、计算规则,在此基础上再开始具体的审核,确保审核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维护委托方合理利益。
以上例举了现场与清单(施工图纸)不一致、措施费计算口径、施工界面等案例。在预算阶段,我司造价咨询服务人员能及时梳理合同界面、解读清单规则与合同条款,对现场不清晰的及时提疑,使预算工作做到有据可依;在结算阶段,我司造价咨询服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于现场低于清单或图纸要求的事项进行扣减处理,维护委托方利益。
我司不定期对过往案例进行总结、提炼,动态更新公司造价咨询审控要点,提升造价咨询服务人员工作质量、加快审核速度,不负所托,为委托方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